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晓敏 通讯员 刘志谱 周思姚七星配资
7月15日9时许,当盛夏的阳光照向110千伏高塘岭变电站,60岁的李伟欢正在进行职业生涯最后一次度夏特巡。
顶着烈日,李伟欢和同事们依旧坚守在保供电工作的第一线。他们要对变电站内各重点设备进行全面、细致的巡视和检测,详细记录主变油温、主变本体及套管油位、母线桥及主开关柜红外测温温度等多项关键数据,并检查设备通风散热情况,跟踪记录站内的各条隐患缺陷。
作为国网长沙变电检修公司的一线电力工人,今年是李伟欢入行的第38年,当天,他还收到一个特殊的“任务”:退休。
一线38年,对得起“电力工人”四个字
“这是我最后一次度夏特巡,干完我就退休了。仔细想想工作的这38年七星配资,我对得起‘电力工人’这四个字。”李伟欢有些激动地说。
连日来,长沙持续9天发布高温预警,最高气温达40℃。户外巡检中,红外测温工作是对体能的大考验。阳光直射在安全帽上,像扣了个发烫的铁锅。李伟欢举着红外测温仪对准主变本体的瞬间,鬓角的汗珠大颗大颗砸在衣襟上,洇出深色的痕迹。他抬手抹了把脸,掌心立刻沾满湿热的汗水,可视线始终没有离开测温仪的显示屏——那跳动的数字,连接着的是千家万户的用电需求。
当最后一项特巡任务画上句号,他摘下安全帽的刹那,积在帽檐里的汗水顺着脸颊、脖颈奔涌而下,在工装前襟冲出蜿蜒的水痕。这并非夸张,而是在逼近40℃的高温下,一个普通保电人最真实的模样。
称呼变了,不变的是那份用心
1987年,年轻的李伟欢初入职场,作为电力新人,安全生产的理念如种子般在他心底扎根。1995年,班组所辖变电站启动自动化改造工程,专攻通信技术的李伟欢面临巨大挑战。面对陌生的新设备,他深知技术盲区潜藏的安全隐患,于是开启“白加黑”学习模式:白天扎根施工现场,紧跟师傅学实操;晚上则在宿舍灯下钻研专业书籍,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守护安全的实战技能。
“设备不会说谎,你对它用心,它就会对你忠诚。”李伟欢说。朴实的话语,蕴含着他对安全生产最深沉的理解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班组所辖的110千伏变电站从最初的2座发展到了17座,从RTU站到综合自动化站,再到如今的智慧变电站,李伟欢见证了这一变化,而他自己,也从“小白”成长为变电检修领域的技术专家,别人对他的称呼,则从“小李”变成了“老李”“李师傅”。
“李师傅厉害得很呐,网口灯闪烁一看就知道通信质量好不好。”班组成员这样说。老师傅的“火眼金睛”背后是他的老生常谈:“对设备多份‘不放心’,生产才能多份安心。”
2023年度夏期间,110千伏高塘岭变电站突发故障——310主开关控制回路故障,严重影响望城核心城区可靠供电。李伟欢立即赶赴现场,经过简单排查,发现是CPU板损坏。时间紧迫,他只能拆开CPU板并消除元器件故障。面对密密麻麻的电子元器件,李伟欢熟练地用万用表测量,很快就确定了故障点——插件上一个10微法的电容损坏,不到1小时,故障点顺利消除。当设备运行的声音响起,监控屏上的电压曲线重新平稳,汗水已经浸透了他的全身。
“好不舍得啊。”提到退休七星配资,李伟欢有些动容,“站好最后一班岗,为守护万家灯火再出份力!”
天盛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